热门搜索:
常见矿物质材料的鉴定检测和快 速鉴定方法-国家重 点实验室
地壳中的元素,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,结合成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单质或化合物叫做矿物。矿物在地球上分布十分广泛,近年来还发现了一些新的矿物,目前已发现的矿物在三千种以上。识别矿物的方法主要依靠利用矿物的某些理、化特性,用一些简易办法进行观察和测试,这叫肉眼鉴定。它虽较粗略,却是地理工作者在野外常用的基本方法和应掌握的技能。
一、利用矿物的形态识别矿物
一定的矿物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,有*特的晶体形态,可以根据矿物特有的晶体形态来识别矿物。图1所示是几种常见矿物的晶体形态。
二、利用矿物的光学性质鉴别矿物
矿物的光学性质指的是矿物的颜色、条痕、透明度和光泽等,这是矿物对光线的吸收、反射、折射时呈现的外观特性,可以用来作为鉴别矿物的一个特征,再结合其他鉴定特征,便可以用来帮助识别矿物。
(一)矿物的颜色
矿物本身固有的颜色叫自色,是矿物中含有的色素离子引起的,矿物中色素离子的呈色作用见表1。
通常利用标准色谱(红、橙、黄、绿、青、蓝、紫等)与实物对比的方法来描述矿物颜色的。如:
紫色——紫水晶, 锡白色——毒砂
蓝色——蓝铜矿, 铅灰色——方铅矿
绿色——孔雀石, 钢灰色——镜铁矿
黄色——雌黄, 铁黑色——磁铁矿
橙色——铬酸铅矿, 赤铜色——自然铜
红色——辰砂, 黄铜色——黄铜矿
褐色——褐铁矿, 金黄色——金
表1 矿物中色素离子的呈色作用
矿物中如含有杂质,便会呈现与自色不同的另一种颜色,叫做他色。矿物表面产生了氧化膜,就会出现与自色不同的假色,如斑铜矿表面的锖色,方解石解理面上的晕色;但较有鉴定意义的是自色。
(二)条痕
条痕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,一般用矿物在粗白瓷板上刻划,观察留下的粉末颜色。
(三)透明度
矿物透过光的能力称透明度。通常以矿物碎片的边缘能否透见它物,把矿物的透明度分成三个等级,即:透明矿物,如水晶、黄玉;半透明矿物,如辰砂,闪锌矿;不透明矿物,如黄铁矿、磁铁矿等。
(四)光泽
指矿物表面反光的能力,自强至弱,按拟物类比可分四个等级,即:玻璃光泽,金刚光泽、半金属光泽和金属光泽。
三、利用矿物的力学性质鉴别矿物
矿物在受到刻划、敲打等外力作用下表现出来的特性,称矿物的力学性质。有解理、断口和硬度。
(一)解理和断口
矿物在受到外力打击后,沿一定方向有规律地裂成光滑平面的性质叫解理。如打击后只裂成不规则的表面,就叫断口。解理分成五个等级:
较完全解理晶体可裂成薄片,解理面光滑平整,如云母等。
完全解理晶体可沿解理面裂成小块,解理面不大但也平整光滑,如方解石等。
中等解理矿物受打击后既出现解理面,也出现不规则的断口,如长石,角闪石等。
不完全解理矿物受打击后,常常出现不规则的断口,很少出现解理面,如磷灰石等。
较不完全解理就是无解理,如石英,打击后只出现贝壳状的断口而没有解理。
(二)硬度
矿物抵抗刻划研磨的能力称矿物的硬度。肉眼鉴别矿物时测试矿物硬度是相对硬度,也就是用与摩氏硬度计(表2)中的矿物来相互刻划比较以决定矿物硬度。在野外测试只带摩氏硬度计中的**种标准矿物就够用了。也可用一些其它代用品来测试,如指甲(2—2.5),铜钥匙(3),小钢刀(5—5.5),玻璃(7)。测试时应选取矿物的新鲜面,因为矿物暴露在自然环境中*受风化而使硬度降低。有少数矿物在不同方向有不同的硬度,如蓝晶石(Al2[SiO4]O),测试时要注意。
表2 矿物摩式硬度表
四、用简易化学测试鉴别相似矿物
有些矿物的外形和物理性质相近,仅凭肉眼或简单工具测试不易区分开来。用一些简单的化学定性测试作为肉眼鉴定的辅助手段,便可把相似矿物区分开来。列表如下:
五、常见矿物的鉴定特征汇总表
矿物名称及分子式主 要 鉴 定 特 征黄铜矿
CuFeS2特征的铜黄色,反射率介于黄铁矿和方铅矿之间,弱非均质性,中-低硬度,易磨光。
辉铜矿
Cu2S以灰白色微带浅蓝色,弱非均质性,低硬度和加硝酸发泡、染蓝、显结构为特征。常与其它铜矿物共生。
蓝辉铜矿
4Cu2S·CuS以浅蓝色,均质,低硬度和加硝酸发泡显结构为特征。常与其它铜矿物共生。
铜蓝
CuS以浅蓝一深蓝的反射色,显著的反射多色性(深蓝色微带紫色-蓝白色),特强的非均质性和特殊的偏光色(45°位置为火红-红棕色)为特征。斑铜矿
Cu5FeS4以特殊的反射色(玫瑰色、棕粉红色、紫色),中等硬度,磨光好,均质性和与其它铜矿物共生为特征。
自然铜
Cu以特征的反射色(铜粉红色、棕色),高反射率(**黄铁矿),低硬度(有擦痕)和均质性为特征。
赤铜矿
Cu2O以深红色的内反射和遇硝酸发泡并沉淀自然铜,加盐酸产生白色沉浸为主要特征,常与其它铜矿物一起,产在铜矿床氧化带。
黝铜矿
5CuS·2(Cu,Fe)S·2Sb2S3灰白色微带浅棕色。中等反射率。中等硬度,均质性。
砷黝铜矿
5CuS·2(Cu,Fe)S·As2S3以灰白色微带橄榄绿色或蓝绿色为特征。中等反射率,中等硬度,均质性。
孔雀石
CuCO3,Cu(OH)2灰色微带粉红色色调,以具鲜明的翠绿色内反射为特征,常具放射状结构。与蓝铜矿等矿物共生,产于铜矿床氧化带。
蓝铜矿
2CuCO3, Cu(OH)2灰色微带粉红色色调,具鲜明的淡蓝色内反射,常与孔雀石等矿物共生,产于铜矿床氧化带。
方铅矿
PbS具纯白色和特征的黑三角孔(自然界少见的辉砷镍矿、辉硫镍矿、碲铅矿、硒铅矿和自然锑也具有发育程度不同的黑三角孔),低硬度(常有擦痕),均质性,常与闪锌矿、黄铜矿、辉银矿共生。
闪锌矿
ZnS纯灰色,均质性,中等硬度,相对突起>黄铜矿和黝铜矿、<磁黄铁矿。其中常有黄铜矿或磁黄铁矿乳浊状或叶片状固溶体分解物,常与方铅矿共生。
磁黄铁矿FenSn+1具特征的乳黄色微带玫瑰棕色反射色。反射率小于方铅矿,中等硬度(相对突起>黄铜矿),具强非均质性(偏光色黄灰一绿灰一蓝灰)和强磁性。
黄铁矿FeS2浅黄色,高反射率(R=53%±),高硬度(不易磨光,常有麻点),均质性,常呈自形、半自形晶或碎粒状,分布普通。
白铁矿FeS2浅黄白色,高反射率(R≈黄铁矿),高硬度,具显著的双反射(黄白-黄绿色)和强非均质性(特征的绿色偏光色:深绿、黄绿、蓝绿)。
毒砂FeAsS亮白色,高反射率,高硬度,强非均质性(特征的柔和蔷薇色-蓝绿色),晶形断面常为菱形、楔形、长柱形和短柱形,加硝酸浸蚀显晕色,
镍黄铁矿(Fe,Ni)9S8浅黄白色,反射率近于黄铁矿,中等硬度,‖{111}解理发育,常产于与基性或超基性岩有关的铜镍硫化物矿床中,与磁黄铁矿、黄铜矿密切共生。
红砷镍矿NiAs浅玫瑰色微带黄色或棕色,高反射率,强非均质(偏光色蔷薇色-黄绿色)。
辉钼矿MoS2以较显著的双反射和较强的非均质性为特征(偏光色暗蓝和白色微带玫瑰紫色)。中等反射率,低硬度,晶形常为微弯曲的长板状晶片。
石墨C以较显著的双反射和较强的非均质性(偏光色45°位置为淡棕黄色)以及RP近于透明矿物为主要特征。硬度低,切片常呈弯曲的鳞片状。
辉锑矿Sb2S3灰白色,以显著的双反射,强非均质性加KOH浸蚀*产生桔黄色沉淀为特征。聚片双晶较普遍。
辰砂HgS具显著的朱红色内反射,中等反射率(略低于黝铜矿),低硬度,常产于碳酸盐岩石中。
雌黄As2S3以显著的双反射和特殊的稻草黄色内反射为特征。透HgCl2产生黄色沉淀,常与雄黄共生。
雄黄AsS以显著的橙黄色或桔红色内反射为特征。不显双反射,常与雌黄共生。
赤铁矿Fe2O3以弱或强非均质性(偏光色为蓝灰-灰黄色),深红色内反射和常呈板状、片状和针状晶形为特征。
磁铁矿Fe3O4灰色微带浅棕色,反射率略大于闪锌矿。均质性,高硬度,强磁性。
钛铁矿FeTiO3灰色微带棕色,反射率略小于磁铁矿,非均质性,高硬度,常在磁铁矿或赤铁矿中构成不混溶的片状、板状或格状连晶。
铬铁矿(Fe,Mg)(Cr,A1)2O4灰色微带棕色,反射率低于磁铁矿,均质,高硬度和富镁或富铝时显红棕色内反射。常呈自形或粒状。产于与基性-超基性岩有关的矿床中。
黑钨矿(Fe,Mn)WO4灰色,反射率近于闪锌矿,弱非均质性,常成板状切面,常与锡石、辉钼矿、辉铋矿共生。
石英SiO2深灰色,低反射率。高硬度,显均质性效应,磨光好,常成自形晶(有时显六边形断面)。内反射强烈(乳白色,并常见有彩虹色),分布普遍。
方解石CaCO3以深灰色,低反射率,显著的双反射和强非均质性。内反射乳白色,中等硬度和解理发育为特征。